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給五都候選人的綠色交通政策說帖】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建構永續綠活城市

【給五都候選人的綠色交通政策說帖】

減碳.健康.經濟---三贏的城市綠色交通發展政策

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建構永續綠活城市

提送團體代表: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由於人類二氧化碳過量排放造成的「地球暖化」引發環境生態浩劫,人類在21世紀正共同面對深切的生存危機,「節能減碳」已是當前城市治理不可迴避的課題,而綠能產業更是振興世界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審視臺灣,2,300萬人僅占全球68億人口的0.38%,排放的溫室氣體卻占全球1%,達12公噸,是全球平均值3.9噸的三倍,排放量年成長率高居全球第一(2008年4月19日「聯合晚報」),且過去10年平均每年以7.9%的速度成長,遠超過我們的經濟增長率。要大幅減少如此奢侈的排放量,達到「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揭櫫之2020年回到2005年及2025年回到2000年CO2減排目標,臺灣必須立即在每一個環節作出改變!

臺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交通運輸佔了15%。交通部2006年所做的「臺灣地區自小客車使用調查報告」指出,約有13.8%的小汽車使用者每日通勤距離在5公里以下,另有24.5%的使用者通勤距離是5-10公里,即,每日使用小汽車作為通勤者中有38.3%的通勤距離在10公里以下。如果這其中有一半的小汽車駕駛人願意花30分鐘的時間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而非花30分鐘塞車,臺灣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有效減緩。

鼓勵民眾少開汽車,多使用大眾運輸系統與騎自行車、走路,是政府與民眾立即可做、身體力行的環保措施。相對於汽車的耗能、污染與噪音,騎自行車除了減碳,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型態,也是各先進國家政府倡導與鼓勵的目標。

因此,我們希望都會城市是一個乾淨舒適的居住空間,能永續發展,就應以「大眾運輸系統+自行車或步行」為目標,讓自行車成為切實可行的交通工具。這在目前雖然是一個嚴峻挑戰,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旦我們開始,就能一步步向目標前進。

台灣都市生活交通現況

交通部2008年臺灣自用小客車使用情況調查表明,包括油費、保險費、貸款、停車費、罰款等在內,臺灣的車主一個月平均要花6,260元養車,臺北更昂貴,為8,500元。換言之,臺灣的車主平均每年要花費75,120元,臺北車主每年102,000元養車,相當於一個中產階級成員兩個月的收入,即一個中產階級成員為了養一輛車,每年要「做白工」兩個月。如果他選擇不擁有私家車,等於每年多出兩個月的時間,或多出兩個月的收入,可以用來做他更喜歡、更有意義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有車,並非出於工作或生活必需,而是他人眼光。認為有車是好事,沒車就寒酸丟臉的心理,是傳統的「面子」文化。在今天這環保的時代,為「面子」而開車已是過時有害的觀念,社會應建立以無車為榮,以騎自行車為榮的新時尚,政府和民間團體都要恆常地提倡這種觀念。

過去為因應大量機動車輛之成長,以台北市為例,根據台北市交通局交通統計月報,截至2006年底,台北市的路邊汽機車停車格(不包括每個造價128萬 的室內汽車停車位)數量為155,054個,換算面積為232.58公頃,相當於九座大安森林公園;到2008年底時,台北市路邊停車格已成長至182,838個,與室內外停車位合計共1,018,731個,儘管市政府非常努力增設車位,但在北市登記的機動車數高達1,798,784輛,加上每天從外縣市駛入的車輛,台北市的車位永遠不夠用。

汽機車大量增加,除了排擠都市空間,車輛行駛燃燒汽油時每公升還會排出600公克的二氧化碳以及許多致癌物質,如一氧化碳 (CO)、氧化亞氮(NOx)、苯〈benzene〉…等,直接導致國人癌發率攀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截至2007年,「癌症」已連續25年蟬聯臺灣人10大死因之首,2007年死於癌症的有40,306人,死亡百分比約占所有死亡人數30%。美國有研究因汽車污染導致癌症及其他病症死亡人數約是直接意外致死的三倍。且政府每年在興建與維護公路投下的龐大經費,已對國家財務造成沉重的負擔。

我們衷心期盼,值此五都升格直轄市的關鍵時刻,兩黨候選人皆能從提昇全體市民生活品質角度出發,「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建構永續綠活城市」,一起來改變我們的環境,為台灣所有城鎮樹立標竿、也為愛護地球做出貢獻。

世界的腳步

早在「地球暖化」危機話題發酵之前的七十年代起,歐洲許多國家就已經因為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能源危機、永續發展等因素而開始提倡「綠色交通」,即由大眾運輸、自行車及步行構成主要的運輸系統。「綠色交通」優點眾多:節能減碳、健康安靜、友善環境、費用便宜等。近年來溫室效應加劇,讓更許多國家開始思考永續發展,倡導綠色交通,以下列舉幾個簡單例子:

•紐約:2008年市政府提出「更綠更有效更人性」的交通願景;

‧波特蘭:今年2月市議會通過「2030年自行車推動計畫」,預計投入3億3千5百萬美元,2030年達成擁有640公里自行車道的「世界最好自行車城」願景;

•哥本哈根:目前有1/3的城市通勤旅次是以自行車完成的,是國際著名的自行車城市,但他們還在想方設法提高自行車使用率,如,他們已成功完成一項「綠波計畫(green wave)」,這是在自行車通勤主幹路通過調控交通號誌,創造一條平均時速可達25km/hr(一般市區自行車平均速度為12~15 km/hr)的綠色大道,以吸引更多人使用自行車。該計劃推出後反應良好,他們已經著手擴大實施範圍;

•荷蘭:素有自行車王國的美譽。自70年代開始大力推廣自行車,數十年下來,已建構完善的騎乘環境,自行車也成為他們城市生活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車旅次超過30%的都市城鎮比比皆是,有些甚至高達60%。成就如此突出,他們全國上下還是持續積極推動自行車交通;

•大阪:1973年即開始設置第一條市區自行車道 「國道172號:築港深江線」,其後陸續建成自行車道路網,目前已是日本自行車車道設施最完善都市之一,獲得日本國土交通省推薦為值得其它縣市學習的「自転車先進施策都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